可燃氣體檢測儀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調整儀器的靈敏度,同時配備泄漏等級指示燈,有助于快速定位泄漏源;此外,還有可充電電池、靈活易彎曲的探測頭等設計,增加了使用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不同的傳感技術如催化燃燒和紅外光學型適用于多種復雜環境,包括缺氧、高毒性等場所中。
可燃氣體檢測儀的基本工作原理解析:
1.氣體傳輸:吸氣泵將含有可燃氣體的空氣輸送至傳感器或檢測元件部分。這是整個檢測流程的第一步,確保了待測氣體能夠進入到檢測儀的關鍵部件中進行后續的反應和分析。
2.燃燒反應(以催化燃燒型為例):當可燃氣體在傳感器內與催化劑接觸時,會發生無焰燃燒的現象,并釋放出反應熱。這種燃燒是在控制條件下進行的,不會產生明火,但足以引起傳感器內部的溫度變化。
3.電阻變化:上述提到的反應熱會使熱敏電阻絲的溫度升高,進而導致其電阻值增大。因為大多數金屬導體都具有隨溫度升高而電阻增加的特性,這里的熱敏電阻絲正是利用這一特性來實現對氣體濃度變化的感知。
4.電橋輸出:電阻的變化打破了原本平衡的電橋電路,從而輸出一個電壓信號。這個電壓信號的大小與氣體濃度成正比關系,即氣體濃度越高,輸出的電壓信號越強。
5.信號處理:為了便于讀取和分析,從電橋輸出的微弱電壓會經過放大電路進行增強,然后通過模/數轉換電路轉變為數字信號。這樣一來,就可以用電子計算機或其他數字設備來處理這些信息了。
6.結果顯示:經過處理后的數字信號最終驅動LCD顯示屏,以爆炸下限百分比(LEL)的形式直觀地展示出當前環境中可燃氣體的具體濃度數值,實現了對氣體濃度的量化測量。